http://fyb.net.ru/photos/zy/23剥.jpg
【原文】 剥①:不利有攸往。
【译文】 剥卦:有所往则不利。
【注释】 ①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坤,坤为地。高山屹立于大地,风雨侵蚀,山石剥落。警诫君王提防小人与政,侵凌君子,剥蚀国家。所以卦名曰剥。剥,《释文》引马云:“落也。”
【原文】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①。“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②。君子尚消息盈虚③,天行也。
【译文】 《彖辞》说:剥, 剥落,意思是阴柔太盛,使阳刚剥落。“有所往则不利”,因为爻象表明小人势力正强。下卦为坤,义为顺,上卦为艮,义为止,委曲求全,静止无为,这是观察形势作出的结论。君子应该遵循消长盈虚的规律,因为这是天道。
【注释】 ①柔变刚,本卦五阴爻在下,一阳爻在上,是阴柔太盛,足以压倒阳刚。②象,卦象所显示的恿义。③尚,遵循,尊尚。消,消散,消亡。息,生长。

【原文】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注释】 ①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犹言厚结民心。安宅,犹言安居。

【原文】
初六:剥床以足①。蔑贞②,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译文】
初六:床足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床足脱落,这是自毁根基。
【注释】
①剥,脱落。剥床以足,王弼注:“犹云剿床之足也。”②蔑,《释文》引马云:“蔑,无也。”蔑贞,犹言无须卜问。或读蔑为梦,蔑贞,梦之占问。译文不取。此爻“剥床以足”及六二“剥床以辨”,六四“剥床以肤”皆为象占之辞,即这种现象皆梦中所见,为其异常,故拈蓍以占其凶吉。

【原文】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①。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②。
【译文】
六二:床板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床板脱落,这是自毁辅佐。
【注释】
①辨,高亨说:“辨读为牑,床板也。”余同初六爻辞。②与,助,辅佐。

【原文】
六三:剥之①,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译文】
六三:割取邻国邻邑的土地人民,可以无灾祸。
《象辞》说:割取邻国邻邑的土地人民,可以无灾祸,因为邻国邻邑的统治者已失去了上下臣民的支持。
【注释】
①之,犹言他,泛指代诃。

【原文】
六四:剥床以肤,凶①。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译文】
六四:剥取床上的垫席,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剥取床上的垫席,灾祸就在眼前。
【注释】
①肤,高亨说:“肤,席也。”

【原文】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译文】
六五:宫人依次当夕受宠,无所不利。
《象辞》说:宫人依次当夕受宠,秩序不乱,厚薄均匀,因而终无忧患。
【注释】
①贯鱼,犹今言鱼贯,依次而进之意。宠,宠爱。

【原文】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①。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译文】
上九:劳者不得食,不劳者得食;君子乘坐华丽的车子,小人的草屋不蔽风雨。
《象辞》说:君子乘坐华丽的车辆,这是老百姓沉重的负担。小人的破屋不蔽风雨,这种取象表明终究难保平安。
【注释】
①庐,草房。副,破烂。

http://fyb.net.ru/photos/zy/22贲.jpg
【原文】 贲①。亨。小利有攸往。
【译文】 贲卦:通达。有所往则有小利。
【注释】 ①贲(bì),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艮上)。本卦下卦为离,离为火,上卦为艮,艮为山。山下有火,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喻男婚女嫁,国政家制,都有仪礼制度,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用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正是所谓贤德君子“观乎天文,察乎时变”神道设教的结果。所以卦名曰贲。贲,《序卦》:“饰也。”

【原文】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①。故以“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②,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 《彖辞》说:贲,通达。此卦下卦为离,义为阴柔,上卦为艮,义为阳刚,所以说阴柔文饰阳刚,因此“通达”。柔、刚分布,刚为主而柔为衬,所以说“有所往则有小利”。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社会人文现象。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注释】 ①“柔来而文刚”四句,文,文饰。本卦下卦为离为柔,上卦为艮为刚,柔居刚下,俯顺于刚,所以说“柔来”,“刚上”。“文刚”、“文柔”,就是柔刚互为文饰,即以伦理、礼仪来规范人们的生活,用各种政治设施来维护社会制度的尊严。②今本无“刚粱交错”四字。郭京本有。王弼、孔颖达所据本亦有。今据增。

【原文】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①,无敢折狱。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离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这是贲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尽,以此为戒,从而明察各项政事,不敢以威猛断狱。
【注释】 ①庶,众。庶政,各项政事。

【原文】
初九:贲其趾①,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译文】
初九:脚穿花鞋,舍车不乘,徒步而行。
《象辞》说:舍车不乘,徒步而行,为显示鞋子之美丽,理应不乘车。
【注释】
①贲,文饰。贲其趾,犹言用花鞋套脚。本卦多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都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读者可从这个角度体察各爻意义。《象辞》附会大义,曲加解释,以致面目全非。

【原文】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译文】
六二:修饰自己的胡须。
《象辞》说:修饰自己的胡须,说明老人不服老,帮助君王振兴国家。
【原文】
九三:贲如濡如①。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②。
【译文】
九三:奔跑向前,汗流浃背。卜问长时期的凶吉而得吉兆。
《象辞》说:永远贞正,必吉利,因为决没有人侵凌正人君子。
【注释】
①贲,借为奔。濡,湿。如,形容词词尾。②《象辞》释“贞”为诚信贞正。陵,侵凌。

【原文】
六四:贲如皤如①。白马翰如②。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③。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译文】
六四:奔跑气吁吁,太阳火辣辣。高头白马,向前飞奔。不是来抢劫,而是来娶亲。
《象辞》说:六四阴爻居阴位,所处恰当。既知不是来抢劫,而是来娶亲,疑虑冰释,终无灾祸。
【注释】
①贲,借为奔。皤(pó婆),郑玄本作燔,焚烧,这里指太阳当头晒。②翰,黄颖注:“马举头高昂也。”马头高举即飞奔之状。③当位,此以六四爻位爻象为据。六四,阴爻居阴位(第四位为阴位),是为当位。之所以称“疑”,因为看到大批人马奔驰而来,心中犯疑,难料吉凶。

【原文】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①。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译文】
六五:奔向丘园,送上许多布帛,初遇困难,终则顺利。
《象辞》说:六五爻辞说的吉利,是指有婚姻之喜。
【注释】
①戋戋,马融注:“委积貌。”即一大堆的样子。

【原文】
上九:白贲①,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注释】
①贲,饰,这里指配色。白贲,犹言白底的布帛饰以各苞花纹。
【译文】
上九:送上白底饰以诸色花纹的布帛,不会坏事。
《象辞》说:白底的布帛饰以诸色花纹,没有灾祸,因为上九居一卦乞首位,像人高高在上,志得意满。

http://fyb.net.ru/photos/zy/21噬嗑.jpg
【原文】
噬嗑①;亨。利用狱。
【译文】
噬瞌卦:通泰。利于讼狱。
【注释】
①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阴卦;下卦为震,震为阳卦。阴阳相济,刚柔相交。像刚齿破物,柔舌试味,齿舌配合,去粗取精,比喻人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所以卦名曰噬嗑,即咀嚼。 【原文】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①。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②。柔得中而上行③,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译文】
《彖辞》说:口中含物而咀嚼之,所以卦名为噬瞌。其卦辞说:“通泰”。本卦下卦为震为雷为阳,上卦为离为电为阴,所以说刚柔相济,雷电交合,光彩炳然。喻人敢于行动,而明察机宜。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六五居上卦中位,阴柔居处恰当而渐次上升,虽六三、六五阴爻处于阳位,但无大碍,所以说:“讼狱仍能取胜”。
【注释】
①颐,腮。颐中有物,犹言口中含物而咀嚼之。②“雷电合”句,本卦下卦为震,震为雷,上卦为离,离为电。下震上离是为“雷电合”。章,显明,此处指雷电闪熠。喻人行动明察。③“柔得中”句,本卦六二、六五阴爻为柔,分居上下卦的中位,是为柔得位。六二、六三、六五皆为阴爻,由六二而渐次上升至第五位是为柔上行。


【原文】 《象》曰:电雷①,噬嗑。先王以明罚勑法②。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震为雷,上卦为离为电,雷电交合是噬嗑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威风凛凛的雷、照彻幽隐的电,思以严明治政,从而明察其刑罚,修正其法律。
【注释】 ①电雷,原作雷电。据项安世引汉石经移正。本卦上卦为离为电,下卦为震为雷,先电后雷,词序当如此。②勑,《释文》:“勑,《字林》作敕。郑云:‘勑犹理也。’一云‘整也’。”修正,整理。

【原文】
初九:屦校灭趾①,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译文】
初九:拖着刑具,磨破了脚趾,但没有大的灾难。
..《象辞》说:拖着刑具,磨破了脚趾,小惩则可大戒,使之不重犯过错。
【注释】
①屦,汉帛书《周易》作“句’,屦、句古通用,均当作娄,曳、拖之意。校,术制囚人的刑具,加于颈者谓之枷,加于手者谓之梏,加于足者渭之桎,通谓之校。这里的校,指桎。灭,伤破、磨破。

【原文】
六二:噬肤灭鼻①,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②。
【译文】
六二:大吃鲜鱼嫩肉,遭受割鼻之刑,但没有大难。
《象辞》说:大吃鲜鱼嫩肉,遭受割鼻之刑,因为六二之爻居于阳爻之上,像人享受非分之福。
【注释】
①噬,啮,咀嚼。肤,《释文》引马融注:“柔脆肥美曰肤。”《仪礼?士聘礼》:“肤,鲜鱼,鲜猪。”鲜美之肉皆可称肤。灭鼻,遭受剖鼻之刑。②乘刚,此以六二爻象、爻位为据。六二阴爻为柔,凌驾予初九阳爻之上(阳爻为刚)。

【原文】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
六三:吃腊肉,中毒。碰上了麻烦,但不十分严重。
《象辞》说:中毒,因为六三阴爻居于阳位,像人不称其位。
【原文】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①。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译文】
九四:啃吃骨头,发现骨头中有金属箭头。卜问艰难之事,结果是吉利的。
《象辞》说:卜问艰难之事,结果是吉利的,但目前仍处于艰难之中,尚未进入光明之境。
【注释】
①胏(zǐ子),带骨头的肉。干胏,即干肉。金矢,金属箭头。

【原文】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①。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译文】
六五:吃干肉,发现金属箭头。卜问得危险之兆,但最终可以无灾祸。
《象辞》说:卜问得危险之兆,但最终可以无灾祸,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位象得当,可以化险为夷。
【注释】
①黄金:义与金矢同,此同义异文。

【原文】
上九:何校灭耳,凶①。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译文】
上九:肩上扛着大枷,磨破了耳朵,凶险。
《象辞》说:肩上杠着大枷,磨破了耳朵,因为其人不听劝阻,触犯了刑律。
【注释】
①何,借为荷,背负。校,指枷。加于颈脖上的刑具。灭,磨破。参见前注。



http://fyb.net.ru/photos/zy/20观.jpg
【原文】 观①。盥而不荐,有孚颙若②。
【注释】 ①观,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巽上)。本卦下卦为坤,坤为地;上卦为巽,巽为风,风行大地,吹拂万物,喻君王巡视邦国,观察民情,施行德教,风化社会,所以卦名曰观。观,《说文》:“谛视也。”含观察、观看二义。②盥,当读为灌,祭祀时用酒灌地以迎神。荐,献,指献牲。孚,同俘。颙(yóng),《说文》:“大头也。”孚顾,指俘虏的头被打肿了。
【译文】 观卦:祭祀时灌酒降神而不献人牲,因为用作祭祀的俘虏的头部肿了,不能用作祭品。
【原文】 《彖》曰:大观在上①,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②,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③,下观而化也④。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⑤。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译文】 《彖辞》说:君王在上,遍观臣民。下卦为坤,义为柔顺,上卦为巽,义为谦逊,观卦有柔顺谦逊的品德。九五、六二各居上、下卦的中位,像君臣守中正之道,而九五阳爻居于群阴爻之上,喻君王俯察民情,所以卦名为观。“国君祭神,灌酒而不献牲,但是虔诚而又肃敬。”臣民观摹而感化。看到四时运行井然有序,就能观察到上天神秘的原则。圣人根据神道来制定教化万民的理论体系,天下就能驯化服从。
【注释】 ①大观,遍观,普遍观察。②中正以观天下,此以九五、六二爻象爻位为据。观的九五为阳爻而居上卦中位,六二为阴爻而居下卦中位,是为得位,像君臣各得其位,各司其职,所以说“中正”。九五阳爻之下分列四阴爻,像君临万民,俯祭民情,所以说“观天下”。③《象辞》释“孚”为诚信,释“颙”为恭敬,与经意不符。④下,臣民。化,感化。⑤忒,《集解》引虞翻曰:“忒,差也。”

【原文】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①,观民,设教。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风行大地吹拂万物,这是观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周流八方的风,从而巡视邦国,观察民情,推行教化。
【注释】 ①省,《说文》:“省,视也。”方,邦国。

【原文】
初六:童观①,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译文】
初六:愚蠢近视,对一般百姓来讲尚无大碍,但对于担负政治责任的君子来说,将会铸成大错。
《象辞》说:初六爻辞讲,愚蠢近视,这正是小人们的思想特征。
【注释】
①童,孩童,这里喻指幼稚无知。

【原文】
六二:闚观①,利女贞。
《象》曰:闚观女贞②,亦可丑也。
【译文】
六二:囿于一孔之见,这是有利于女人的贞兆。
《象辞》说:女人窥视男人,即使操行贞正,亦属可丑的行为。
【注释】
①闚,写窥同,窥观,犹言从门缝或孔穴中视物,即一孔之见。②闚观,《象辞》释为女人暗中观察男人,把经意中属于认识论范畴的观察狭隘化了。

【原文】
六三:观我生进退①。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译文】
六三:观察亲族的思想动向,从而决定为政的措施。
《象辞》说:观察亲族的思想动向,从而决定为政的措施,这才未失去用人行政的正道。
【注释】
①我生,犹本姓,这里泛指亲族。

【原文】
六四:观国之光①,利用宾于王②。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③。
【译文】
六四:观察国家政绩风俗的辉煌表现。筮遇此爻,有利于朝觐君王。
《象辞》说:观察国家政绩风俗的辉煌表现,此来者为国宾。
【注释】
①国之光,国家最可宝贵,最可玄耀的东西。②宾,宾客。这里用如动词,指作客。宾于王,犹言朝觐君王。
③尚,即上。尚宾,即上宾,犹言王室之宾客,国宾。

【原文】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译文】
九五:善于观察亲族之意向,君子可以无过错。
《象辞》说:观察亲族之意向,就是观察天下万民的意向。
【原文】
上九:观其生①,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注释】
①其,他。其生,犹言他姓,与我生相对而言,泛指其他氏族,部落。
【译文】
上九:观察其他部族的意向,君子可以无过错。
《象辞》说:观察其他部族的意向,是因为尚未全面摸清情况,心不踏实,决心难下。

http://fyb.net.ru/photos/zy/19临.jpg
【原文】 临①: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②。
【译文】 临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卜问。到了八月,可能有凶险。
【注释】 ①临,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坤上)。本卦上卦为坤,坤为地,为堤岸;下卦为兑,兑为泽。堤岸高出大泽,大泽容于大地,比喻君王亲临天下,包容万民,治弹邦国。所以卦名曰临。临,居高临下之谓。又, 临,《国语?周语》贾逵注:“治也。”②至于八月,有凶。易卦以至七而复为天地运行的循环周期。阴阳二气各盛于七月,至第八个月则消退让位。天道如此,国运人事亦如此,盛衰有期,兴代不已。在易卦看来,元亨之贞,至于八月则转亨为凶,这是一种普遍的原则。

【原文】 《彖》曰:临,刚浸而长①,说而顺,刚中而应②。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译文】 《彖辞》说:临,就是说阳气渐生渐长,渐渐居临于上。下卦为兑,义为悦,上卦为坤,义为顺,喻指秉性和平,态度温顺。九二为阳爻,居下卦的中位,六五为阴爻,居上卦的中位,两同位爻互相和应。这种卦象综合起来表现了临卦弘大、亨美、贞正的品德和含蕴。也体现了天的原则。至于说“到了八月,可能有凶险”,因为盛势不可能持久,阳刚不可能常盛。
【注释】 ①浸,程颐说:“浸,渐也。”犹今言逐步发展。刚浸而长,此以初九、九二之爻象为据,初九阳爻为刚,渐次伸长,而致于第二位,像阳刚之气渐渐生长,君子之道逐步得势。②“刚中而应”句,《彖辞》认为九二阳爻性刚,居下卦中位,是谓刚中,六五阴爻性柔,居上卦中位,与九二阳位同处中位,是同位之爻相互和应。

【原文】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为泽,上卦为坤为地,堤岸高出大泽,河泽容于大地,这是临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君临天下,教化万民,覃恩极虑,保容万民,德业无疆。
【原文】
初九:咸临①。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译文】
初九:以感化的政策治民。卜问得吉兆。
《象辞》说:以感化的政策治民,治道贞正,自然吉利,因为居心端正,作风正派。
【注释】
①咸,声假为感。王弼说:“咸,感也。”这里指感化政策。

【原文】
九二:咸临①,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译文】
九二:用温和的政策治民,吉利,无不吉利。
《象辞》说:用温和的政策治民,吉利,无不吉利,因为百姓尚未驯化从命。
【注释】
①成临,与初九爻辞有异。此“咸”当借为諴。《说文》“諴,和也。”即温和,和洽。

【原文】
六三:甘临①,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②。既忧之,咎不长也。
【译文】
六三:用压服的政策治民,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有所忧悔,灾祸可以消除。
《象辞》说:用压服的政策治民,正如六三阴爻不当居阳位一样,这样的君王不是称职的君主。如果能有所忧悔,其灾祸则可消除。
【注释】
①甘,当读为钳,钳制压迫。②位不当,此以六三爻象、爻位为据,六三阴爻而居阳位,是处位不当。

【原文】
六四:至临①,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②。
【译文】
六四:亲自理国治民,没有害处。
《象辞》说:亲自理国治民,没有害处,正如六四阴爻居阴位一样。这样的君王是称职的君王。
【注释】
①至临,犹言亲临,亲自理政治事。②位当,此以六四爻象、爻位为据。六四阴爻而居阴位(第四位为阴位),
是为当位。

【原文】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①,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译文】
六五:以明智治民,得君王之体,自然吉利。
《象辞》说:得君王之体,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
【注释】
①知,同智,明智。大君,国君。

【原文】
上六:敦临①,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注释】
①敦,惠栋说:“敦,厚也。”
【译文】
上六:以敦厚之道治民,吉利,自然无灾祸。
《象辞》说:以敦厚之道治民,吉祠,因为敦厚诚实之意存于内心。
分页: 10/14 第一页 上页 9 10 11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