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yb.net.ru/photos/zy/52艮.jpg
【原文】 (艮)①:艮其背不获其身②,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译文】 (艮):卸掉责任,挂笏隐退,朝列之中已看不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庭院中寻找,也没有找到。其人远走高飞,自无灾祸。
【注释】 ①艮(gèn亘)字当重。上艮字系卦名。不能省,据补。艮,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艮下艮上)。艮为山,山为退稳之处,又有静止稳重之象,喻人进而思退,明哲保身,所以卦名曰艮。艮,《序卦》:“艮者,止也。”②艮,《彖卦》:“艮,止也。”犹言歇息,止息。艮其背,犹言歇背,今语有歇脚,歇手,歇肩之类,其结构相同。此处比喻其人开脱责任,卸职引退。获,找到,看到。

【原文】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①,止其所也②。上下敌应,不相与也③。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译文】 《彖辞》说:艮,就是静止如山的意思。时宜止*止,时宜行则行,行止不失其时,则其道光明。卸掉负荷,歇息其背;离官去职,居家休息。因为上下左右相与为敌,无法协同。连自身也无法保全,于是弃官远遁,既不在朝,也不在家,所以卦辞说“在他的庭院中寻找,也没有找到”。其人明哲,自然无灾祸。
【注释】
①艮其止,高亨说:“朱熹(引晁说之)说、俞樾说,朱骏声说:艮其止当作艮其背。盖背古字作北,因形近误为止,或背字笔画损缺成北。因形近误为止也。”卦辞背字,汉帛书《周易》作北,可证古本作北。艮,当如《彖
辞》所释“止也。”②止,止息。止其所,犹言在家休息。③“上下敌应”两句,本卦三同位爻,都是阴与阴对应,阳与阳对应,所以说上下敌对相应,比喻人处于敌对环境之中,无有相助者(初六与六四为两阴爻,六二与六五为两阴爻,九三与上九为两阳爻,都是同位之爻象相对立)。与,助也。

【原文】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为两艮卦相重,艮为山,可见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渊深稳重。君子观此卦象,以此为戒,谋不踰位,明哲保身。
【原文】
初六:艮其趾①,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译文】
初六:歇脚养息,不要轻举妄动,自然无灾难,这是长期吉利的贞兆。
《象辞》说:歇脚养息,不要轻举妄动,远离不义,不失正道,自然永远吉利。
【注释】
①艮其趾。犹言歇歇脚。趾,代脚。

【原文】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①,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译文】
六二:停立不行,但腿部肌肉还是负伤。心里很不愉快。
《象辞》说:腿部肌肉还是负伤,因为其人固执己见,没有退回来,听取别人的意见。
【注释】
①腓,腿肚。艮其腓,与初六爻辞艮其趾同义而词异,仍是歇脚之意。拯,拯救,保护。随,借为隋,垂肉。不拯其随,犹言没有保护好腿部肌肉。此两句比喻其人身处险境,未能迅速走避,反而停立不行,所以遭受灾害。
【原文】
九三:艮其限①,列其夤②,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译文】
九三:卸掉重担,保护腰部,但是胁间肉却已裂开了,引退不及时,则罹凶险。这是由于为名利所惑,不能迅速引退卸职所招致的灾祸。
《象辞》说:“卸掉重担,保护腰部,胁间肉却已裂开了,引退不及时,则罹凶险”,危险是由为名利迷惑所致。
【注释】
①限,《释文》:“马云:限,要(腰)也。郑、荀、虞同。”艮其限,犹言卸肩护腰。②列,裂本字。《集解》本作裂。夤(yín),《释文》:“马云:夹脊肉也。郑本作*。”夹脊肉即胁部肌肉。此两句,仍是顺六二爻辞的意思说下来,言其人引退不及以致身罹灾祸。

【原文】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译文】
六四:引退保身,没有灾祸。
《象辞》说:引退保身,是说其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的安危上,所以不会招惹灾难。
【原文】
六五:艮其辅①,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译文】
六五: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自然没有悔恨。
《象辞》说。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没有悔恨,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谨守中正之道。
以下内容需要帖子数达到80才可以浏览

【注释】
①辅,借为*,颊腮,今语谓嘴巴。艮其辅,犹言闭口少育。今犹有嚼 舌头之俗语,比喻多言。
【原文】
上九:敦艮,吉①。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译文】
上九:注意保护自己的脑袋,首级不失,自然吉利。 《象辞》说:爻辞讲以忠厚为归宿之所以吉利,因为上九之爻为一卦之终爻,像人秉守忠厚,必得善终。
【注释】
①敦,李镜池说:“敦,借为耑,声通。《说文》:‘耑,物初生之题也。’徐灏《说文注笺》:‘耑之言,颠也。页部:题,*也。*亦颠也。’段注:‘耑,犹头也。’统言之,耑指头,分言之,耑指额。”《象辞》作者释敦为厚,释艮为止。认为爻辞“敦艮”,犹言以忠厚为归宿。与经意不合。


http://fyb.net.ru/photos/zy/51震.jpg
【原文】 震①: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②。震惊百里,不丧匕鬯③。
【译文】 震卦:临祭之时,雷声传来,有的人吓得浑身发抖,片刻之后,才能谈笑如常。巨雷猝响,震惊百里,有的人却神态自若,手里拿着酒勺子,连一滴酒都没有洒出来。
【注释】 震,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震下震上)。震卦为雷,两震相叠,有巨雷连击,震惊百里之象,所以卦名曰震。用以喻天威莫测,灾祸难料,警戒人们敬天修德,省身远恶。②高亨说:“‘震来虩虩,笑言哑哑’两句,与初九爻辞重复,此当是衍文”。虩虩(xìxì),通愬愬,声通。恐惧的样子。亨,这里作享,祭祀。③匕,勺子。鬯(chàng)用黑黍与香草酿成的洒曰鬯,盛鬯酒的器皿也叫鬯。此用前义。

【原文】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①。“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禝,以为祭主也。
【注释】 ①高亨说:“‘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四句,与初九《象》传重复,此处当是衍文。”
【译文】 《彖辞》说:震卦说,临祭之时,“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而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能谈笑如常”,是说后来对这类事情有了些经验。“巨雷猝响,震惊百里”,表明百里之内,远近皆惧。“猝闻惊雷,态度镇静,不丧匕鬯”,其人则可以出任艰巨,保宗庙,守社稷,作为祭祀的主人。
【原文】 《象》曰:洊雷,震①。君子以恐惧修省。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下卦都为震,震为雷。可见巨雷连击,是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戒惧恐惧,修省其身。
【注释】 ①洊(jiàn),孔颖达说:“洊者,重也。”

【原文】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后笑哑哑,后有则也。
【译文】
初九: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后来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吉利。
《象辞》说: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能谈笑如常,是说后来对这类事情有了些经验。
【原文】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②。
【译文】
六二:雷电交加,十分危险,惊慌之中丢失了钱币,翻山越蛉,走了很远的路程去寻找也没有找到。筮者告诉他:“不必追寻了,七八日内,这损失可得补偿。”
《象辞》说:雷电交加之时,翻越九重山,爻象显示其人触犯雷电,处境危险。
【注释】
①亿,沙少海先生说:“这里用法同唯,助词,无义”。贝,古人以贝为货币。脐,登。跻于九陵,犹言翻越了九重山,极言其远。②乘刚,此以六二、初九爻象、爻位为据。六二阴爻,为柔,初九阳爻,为刚,六二处于初九之上,是阴柔凌驾阳刚之上。

【原文】
六三:震苏苏①。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译文】
六三: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继续前进,不会有灾祸。
《象辞》说:出门时遇到电闪雷鸣,感到疑惧不安,因为六三阴爻而居阳位,像人处境不利。
【注释】
①苏苏,《释文》:“苏苏,疑惧貌。郑云:不安也”。

【原文】
九四:震遂泥①。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②。
【译文】
九四:雷电下击,接触到地面。
《象辞》说:其人猝闻惊雷,吓得坠入泥中,说明其人见识不广,胆量不大。
【注释】
①遂。《释文》:“遂,荀本作队”。遂,借作队,队即古坠字。爻辞讲:“震遂泥”,犹言雷电下击于地。此爻无贞兆辞。《象辞》则解释成人坠于泥中,与经意有出入。②光,借为广。

【原文】
六五: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①。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译文】
六五: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只要小心谨慎,不至于酿成灾祸,亦无损于事。
《象辞》说:巨雷轰鸣,危险在前,喻指人的行动将有危险。但是其事合符义理,故能没有大的损失。
【注释】
①意,《集解》本作亿。亦发语词,犹惟也。

【原文】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①,征凶②。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③。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④。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译文】
上六:雷电交加,其人行动谨慎,警戒四顾,因为行路艰难,危险四伏。但是雷电不会击在他身上,而是落在邻人的头上。因为他本人没有什么过错,而其他邻人却犯有罪责。
《象辞》说:雷电交加,行动谨慎,因为内心虚空,精神紧张。虽然凶险但毕竟没有灾祸,因为对于邻人的遭遇有所警戒,从而能远恶近善。
【注释】
①索索,《释文》:“索索,郑云:犹缩缩,足不正也”。《论语?乡党》:“足缩缩如有循。”缩缩,即脚步很小,像谨慎畏戒有所遵循的样子。矍矍(jué),《说文》:“鹰隼之视也。”②征凶,征,出行。凶,危险。③婚媾,闻一多认为犹今言亲戚。言,这里意为愆,罪过。④中未得也,此以上六爻象、爻位为据。上六阴爻处于一卦之尽头,位象不佳,像人孤立无依。

http://fyb.net.ru/photos/zy/50鼎.jpg
【原文】 鼎①:元吉,亨。
【译文】 鼎卦:大吉大利,亨通。
【注释】 ①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巽,巽为木。木材燃烧,火焰腾腾,是炊煮之象。炊煮用鼎,鼎为古人极为重视的器皿,用于庄重的场合,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性意义。鼎煮食
物,有养贤之意。化生为熟,有变革的意思。鼎为三足,又有稳重之象。观《篆》、《象》的解说,《易卦》作者正是在这些意义上以之为卦名的。

【原文】 《彖》曰:鼎,象也①。以木巽火,亨饪也②。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③,是以“元亨”④。
【译文】 《彖辞》说:鼎,是法象之器。鼎的内卦为巽,巽为木;外卦为离,离为火。木被火笼罩燃烧,这是烹饪食物的基本条件。圣人烹饪食物来祭祀上帝,君王烹饪大量的食物来供养圣贤。臣下则态度谦逊,以其聪明才智服务于君王,因而他的志愿能逐步地舒发,地位不断地升进。臣下秉守贞正之道,和应于君王,其前途必然无限,大吉大利,通泰平安。
【注释】 ①鼎,象也,程颐说:“鼎,大器也,重宝也。……以形言,则耳对植于上,足分峙于下,周圆内外,高卑厚薄,莫不有法而至正,至正然后成安重之象,故鼎者法象之器,卦之为鼎,以其象也。”意思就是,鼎,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实际用途的器皿,而且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并起着提醒警戒作用的陈设品。②此文三“亨”字,《释文》:“亨,本又作*,同普庚反,煮也。”亨、享、*本一字。亨,训煮,后起字作烹。亨又有祭祀义,字或作享。此文其后的“以享上帝”,即其义。④“巽而耳目聪明”三句,本卦下卦为巽,巽义为谦逊;上卦为离,离义为聪明。用以喻臣下品质谦逊,以其聪明才智服务于君王。本卦初爻为阴为柔,升至第五爻,六五之爻居于上爻中位,所以说“柔进而上升”,像臣下以聪明才干取悦于君,地位不断升进。本卦九二、六五分居下卦、上卦中位,两同位之爻,阴阳相呼应,所以说“得中而应乎刚”,像臣下秉行正道,和应其君。这些卦象、爻象所显示的意义是为臣之道的高度概括。④高亨说:“‘元’下当有‘吉’字,转写脱去。经文曰:‘元吉,亨’,传文亦
当曰:‘元吉,亨’,明矣。卦辞云‘元吉,亨’者,元,大也;亨,通也。此言大吉而亨通也。”

【原文】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离,离为火。可见木上有火,以鼎烹物,这是《鼎》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鼎足三分,正立不倚,从而持正守位,为君上所倚重,不负使命。
【注释】 ①凝,《释文》引郑云:“凝,成也。”

【原文】
初六:鼎颠趾①,利出否②。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译文】
初六:将鼎倾覆,鼎足向上,筮遇此爻,利于清除恶人。以无子而纳妾。因纳妾而得子,没有灾祸。
《象辞》说:将鼎倾覆,这不是悖乱之举。清除朝中恶人,这是听从了上面的旨意。
【注释】
①颠,倒。鼎颠趾,即言鼎足向上,这是象占辞,以梦中之象占卜其吉凶。全卦六爻,均以梦象为占。《象辞》或许不解此层意思,断章取譬,攀附大义。②出,清除。否,指恶人。

【原文】
九二:鼎有实①。我仇有疾,不我能即②。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译文】
九二:鼎中有食物。筮遇此爻,家里有饭吃,仇家有疾病,再没有什么东西困扰我,吉利。
《象辞》说:家里有饭吃,家境优裕,犹宜重其身家,慎其出处。仇家有疾病,我可以安亨清福,终于没有灾祸。
【注释】
①实,实物,食物。鼎有食,犹今言锅里有饭,比喻吃饭不用发愁。这是梦中之象。②仇,仇家。即,义为靠近,这里指骚扰。不我能即,犹言不能即我,这是上古汉语中宾语倒装的现象。

【原文】
九三:鼎耳革①。其行塞②。雉膏不食,方雨,亏③,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卷其望也④。
【译文】
九三:鼎耳脱落了。筮遇此爻,打猎无所获。野味莫吃光,老天要下雨,不知何日能出猎,坐吃山空,食物将匮乏,节约渡难关,终于得吉利。
《象辞》说:鼎耳脱落,意在说其人行动失宜。
【注释】
①革,脱落。求筮者梦见鼎耳脱落,占其凶吉。②行,这里指外出打猎。塞,指打猎无获。③雉膏,犹言肥野鸡肉。亏,减少。④义,借为宜。

【原文】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①,其形渥②,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译文】
九四:鼎足太轻,不堪重负,以致折断,倾覆王公的珍馐美味,弄得汁液满地,形容狼藉。这是凶险之兆。
《象辞》说:倾覆了王公的珍馐美味,这是喻指其人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以致败坏军国大事,其结果如何呢?
【注释】
①折,断。餗(sù),吕祖谦《音训》引虞云:“八珍之具也。”②渥,汤汁濡地。形渥,犹言汤汁倾翻遍地狼藉。吕祖谦《音训》说:“形,九家、京、荀悦、虞作刑,一行、陆希声亦作刑。渥,郑作剭。晁氏曰:‘九家、京、虞作剭,重刑也’。”此说可作参考。此三句均为象占之辞,述梦中之象。

【原文】
六五:鼎黄耳、金铉①。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译文】
六五:豪华之鼎,上面装配有铜耳、铜铉。筮遇此爻吉利。
《象辞》说:豪华之鼎,上面装配着铜耳、铜铉,这样的食鼎,理应盛着佳霉美味。
【注释】
①黄耳,这里指铜耳。铉,鼎上关盖的横杠。金铉,即铜横杠。求筮者梦见豪华的食鼎,求占其吉凶。

【原文】
上九:鼎玉铉①。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②
【译文】
上九:金属之鼎配以玉石之铉。占得此爻,大吉,无所不利。
《象辞》说:上九爻辞讲玉石之铉配在金属之鼎上面,表明刚柔相接,上下安分,没有凌乱侵夺的现象。
【注释】
①象占之辞。玉铉,以玉石为鼎盖之横杠。②刚柔节,节,节度。此爻以六五、上九爻象、爻位为据。六五阴爻,为柔,居上九之下,上九阳爻,为刚,居六五之上。刚上柔下,喻君臣各安其位。

http://fyb.net.ru/photos/zy/49革.jpg
【原文】 革①:巳日乃孚②,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 革卦:祭祀之日用俘虏作人牲,亨通,吉利的卜问。没有悔恨。
【注释】 ①革,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兑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兑,兑为泽。水下浇而火上腾,水火相克,在水火的斗争中,万物变化,有生有灭。然而生者又复灭,灭者又复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社会言,夫妻不睦则家庭变故,君臣不睦则王朝更替,然而,家庭还将延续,王朝还有代兴。都体现了出陈布新的规律,所以卦名曰革。革,《杂卦》:“去故也。”②巳,借作祀,祭祀。孚,古俘字。这里用如动词,意为用俘虏为人牲。

【原文】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①,革而信之。文明以说②,大“亨”必正③。革而当,其“悔”乃“亡”④。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革卦的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离,离为火。又兑为长女(?),离为中女。这一卦象昭示的意义是:水火相聚则互相克制,二女共事一夫则互相争妒,矛盾着的双方,都力图克制对方,所以卦名为革。卦辞说:“祭祀之日,将美政善行禀告于鬼神”,王侯既能施行文明政教,民众自然喜悦拥戴,因而他的道德称得上是伟大、完美、贞正。除旧布新,改革得当,隐伏的灾祸就会消除。天地变革时令而成四季之气候。汤武取代桀纣,这是顺天应命的义举。依时变革,就能使天地常新,显示出伟大的作用。
【注释】 ①巳日乃孚,《象辞》释“巳日”为祭祀之日。释“孚”为忠信,与经意有异。参见前注。②文明以说,《象辞》认为革卦的下卦为离,离义为文明,像侯王施行文明政教,下卦为兑,兑义为悦,像人们喜悦拥戴。③大“亨”以正,此句是对卦辞“元亨,利贞”的改造,改变了它原来的意义和语法结构。此句为并列结构,以,连词。大,伟大。亨,完美。正,贞正。④悔,灾难。亡,消亡,消除。

【原文】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厤明时①。
【译文】 《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兑,兑为泽;内卦为离,离为火。内蒸外煏,水涸草枯,如同水泽之中,大火燃烧,这是革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了解到泽水涨落,草木枯荣的周期变化,从而修治历法,明确时令。
【注释】 ①厤,《集解》本作历,即后起之曆字。

【原文】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①。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译文】
初九:用黄牛的皮革束紧加固(战车)。
《象辞》说:用黄牛的皮革束紧加固,说明其人被紧紧束缚不能有作为。
【注释】
①巩,紧固。用,用同如以。本卦专讲战争之事,从这个角度分析各爻之辞,与《象辞》对爻辞的解说,大相径庭。对《周易》经、传应进行比较分析,既要注意了解《易传》的哲学的伦理的理论体系,又要冲破它在解释经文过程中掺揉进去的种种高深莫测的道理和玄妙的穿凿附会的意义,以了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经文原有朴素的义蕴。本爻所讲的“巩用黄牛之革”,既指用黄牛之革加固战车,既备战之意,《象辞》却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本卦以下各爻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原文】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①。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译文】
六二:祭祀的日期要改变。随之要重新卜问征战的日期,结果卜得吉兆,没有灾难。
《象辞》说:祭祀的日期要改变,大概是因为将有喜庆之事。
【注释】
①巳日,既祭祀之日.参见前注。古人战前必祭祀。祭祀之日改变了,意味作战日期也要改变。

【原文】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①,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②。
【译文】
九三:出征,吃了败仗,卜问得凶兆。但是,只要振奋精神,整顿装备,重新开战,则能转败为胜,生擒强敌。
《象辞》说:犯人屡次推翻供辞,只得反复进行审讯,这说明抵赖无用,只能招出实情。
【注释】
①革言,闻一多说:“言,读为靳。”《说文》:“靳,当膺也。”既指马胸带。革言,指皮革制成的马胸带。三就,犹言三重。《士丧礼》:“马缨三就。”注:“缨,当胸,以削革为之。三就,三匝三重也。”革言三就,喻指整顿装备,振奋精神,重新开战。②就,《象辞》解“就”为鞫,审讯。认为爻辞“革言三就”,是说犯人
更改供辞,以致于经过多次审讯。

【原文】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①,吉。
《象》曰:改命之言,信志也②。
【译文】
九四:没有悔恨。至于占问战争,则小有战果,如果改帅易将,则将大吉。
《象辞》说:九四爻辞讲改帅易将之所以吉利,因为这样能使有才德的人施展抱负。
【注释】
①改命,改变任命。②信,借为伸。信志,犹言施展抱负。
【译文】
九四:没有悔恨。至于占问战争,则小有战果,如果改帅易将,则将大吉。
《象辞》说:九四爻辞讲改帅易将之所以吉利,因为这样能使有才德的人施展抱负。
【原文】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译文】
九五:王公大人赫然斯怒,化柔弱为威猛,不用卜占,即知将大获胜仗。
《象辞》说:王公赫然斯怒,威猛如虎,说明其人仪表威严,光采照人。
【原文】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①。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译文】
上六:君子精神振奋,但基层官兵一反常态。筮遇此爻,占问征伐,则凶险。卜问居处则吉利。
《象辞》说:君子精神振奋,说明其仪态清朗雍容。小人洗心革面,说明小人去恶从善,服从君上。
【注释】
①豹变,与上文“虎变”结构相同,大发威怒的意思。革面,革,改变。革面,犹言变脸,指基层官兵情绪发生了不利于战斗的激剧变化。《象辞》释“革面’,则是站在有利于统治者角度讲话,与经文朴素的记录有别。

http://fyb.net.ru/photos/zy/48井.jpg
【原文】 井①: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②,亦未繘井③,羸其瓶④,凶。
【译文】 井卦:改建邑落而不改建水井,等于什么也没有干。人们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不去加以淘洗,反而将吊水罐打破,这是凶险之象。
【注释】 ①并,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坎下巽,有树木得水滋润而蓬勃生长之象。水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水井是居民的重要生活设施。《易卦》以井为卦名,用来集中反映劳动与生活,自然条件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用《易经》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养”。在《彖辞》与《象辞》看来“养”具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自然对人类提供的生养条件,另一方面批人类对自然生存环境的爱惜养护,形成了“并养”与“养井”这一对特殊的概念。②汔(qì),《说文》:“水涸也。”至,借为窒,淤塞。③繘(jú),借为矞,《广雅?释诂》:“矞,穿也。”繘井,即挖井,淘井。④羸,蔺一多、高亨说当读为儡。《说文》:“儡,相败也。”羸其瓶,犹言将打水的瓶弄破了。

【原文】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①,井。井养而不穷也②。“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③。
【译文】 《彖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滋润,树木得水而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这是井卦的品德。卦辞说“改进邑落而不改建水井”,因为九二、九五阳爻分居下卦、上卦的中位,位象相合,像水井适用,不用改造。“众人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也不去加以淘洗”,是说长此以往水井将对人们失出功用。“打破吊水罐”,自毁坏生活用具,所以是凶险之象。
【注释】 ①高亨说:“巽上当有木字,转写脱去。”当据补。②井养而不穷,井以养人,所以说“井养”,,人们从井中汲水饮用,用之不穷,所以说井养而不穷。③王弼本无“往来井井”四字,《集解》本有,当据补。
【原文】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树木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井水养人,从而鼓励人民勤劳而互相劝勉。

【原文】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①。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译文】
初六:井水混浊不可食用。墤塌的陷阱已关不住野兽。
《象辞》说:井水混浊不可食用,因为泥土落入其中。墤塌的陷阱已关不住野兽,是说人们已将这陷阱舍弃不用了。
【注释】
①爻辞所言两井字,字同义殊。“井泥”之“井’,为水井。“旧井”之“井”为陷阱。泥,水中含泥。本卦各爻所写都是村邑中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汲水、修井之类,事极简单。编者将它们收集在一起,系于井卦之下。利用卦象系统的神秘含义,赋予它一种不同寻常的色彩。《象辞》作者则向隅虚构,从这些平凡生话记录当中竭力寻觅高深的道理,附会种种玄妙的象征性意义。封建学者更是进一步添枝加叶,以致经文朴素的本来面目长时期以来被这些东西所掩盖,读者综观各卦爻辞与《象辞》便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

【原文】
九二:井谷射鲋①。瓮敞漏②。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译文】
九二:在井口张弓射井中小鱼。瓮瓶又破又漏。
《象辞》说:在井口张弓射井中小鱼,如此谋食求生,可见其人无依无靠。
【注释】
①井谷,井口。鲋,《集解》引虞翻曰:“鲋,小鲜也。”指小鱼。水并淤塞,长期不用,以致井中生长出小生物。②本爻无贞兆辞o

【原文】
九三:井渫不食①,为我心恻②。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译文】
九三:君上看见井水污浊不能食用,为我们感刭伤心。淘洗干净,就可汲饮。君上英明呵,众人都获得他们的好处。
《象辞》说:井水污浊不能食用,这是触景生情的感叹。盼求君王英明,是企望获得好处。
【注释】
①渫(xiè),《汉书?王褒传》张晏注:“渫,污也。”②恻,《说文》:“痛也。”犹今语痛心,伤心。

【原文】
六四:井甃①,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译文】
六四:用砖石垒筑井壁,进行顺利。
《象辞》说:用砖石垒筑井壁,进行顺利,这是讲修井之事。
【注释】
①井甃(zhòu昼),用砖石垒筑井壁。

【原文】
九五:井冽寒泉①,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译文】
九五:水洁泉寒,清凉可口,可以食用。
《象辞》说:九五爻辞讲水洁泉寒,清凉可口,因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象征人得中正之道。
【注释】
①冽,《说文》:“冽,水清也。”井冽,犹言井水清凉。

【原文】
上六:井收勿幕①,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译文】
上六:陷阱下宽上窄,十分隐蔽,甚至可以不加伪装。果然捕获了野兽,大吉大利。
《象辞》说:上六爻辞讲大吉大利,因为上六之爻处一卦之首位,说明其人爵位高登,大有成就。
【注释】
①爻辞所讲的井,当为陷阱。井收,指陷阱下宽上收。幕,《释文》:“覆也。”孚,古俘字,这里指猎获物。
分页: 4/14 第一页 上页 3 4 5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